汽车365:如何正确引导消费者认知辅助驾驶

汽车365

2025

04/23

汽车365

分享至

2025-04-23 15:43:51

-->

汽车365:如何正确引导消费者认知辅助驾驶

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快速普及,L2级辅助驾驶系统已成为众多新车的标配。然而,‌因驾驶员使用辅助驾驶功能导致的交通事故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事故源于驾驶员对辅助驾驶功能的错误认知‌——将"辅助驾驶"等同于"自动驾驶",从而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玩手机、睡觉、分心交谈‌等危险行为。

一、核心认知: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技术定义‌

辅助驾驶(L0-L2级):系统提供转向/加减速辅助,驾驶员需全程监控

自动驾驶(L3+级):系统在限定条件下可完全接管

现行法规‌

依据GB/T 40429-2021标准:

▶ 当前量产车最高为L2级

▶ 驾驶员始终是责任主体

▶ 脱手驾驶属违法行为

认知鸿沟‌

部分驾驶员误认为辅助驾驶系统可完全替代人工操作,忽视了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局限性‌(如施工区域识别率不足70%)。

车企宣传术语如"智能领航""全场景自动驾驶"等表述,进一步加剧消费者的误解。

二、血泪教训:典型事故案例

‌误区1‌:"L2=自动驾驶"

▶ 现实:所有量产车均为辅助驾驶(L0-L2级),驾驶员需全程监控

‌误区2‌:"系统能处理突发情况"

▶ 实测显示:对施工锥桶识别率仅68%,儿童突然窜出制动成功率不足50%‌误区3‌:"短时间脱手没关系"

▶ 实验数据:从系统报警到事故发生平均仅3.7秒

‌误区4‌:"用配重块骗过监控"

▶ 法律定性:属于故意规避安全措施,事故后保险拒赔且加重处罚

‌高危行为警示‌:

▶ 使用"智驾神器"欺骗系统

▶ 酒驾后启用辅助功能

▶ 疲劳驾驶依赖系统

三、安全使用三原则

‌双手原则‌

保持双手在方向盘3/9点位置

扭矩感应式方向盘需持续施力

视线原则‌

每2秒扫视前方道路

禁止长时间注视手机等设备

‌接管原则‌

遇到以下情况立即人工接管:

▶ 道路标线模糊

▶ 施工/事故区域

▶ 恶劣天气

▶ 系统发出警报

四、法律责任

‌‌法律定位明确

根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六十二条:

▶ 当前国内所有量产车型最高仅达L2级辅助驾驶

▶ 驾驶员须全程保持实际控制状态

▶ 系统仅作为"操作执行者",驾驶员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三重责任警示‌

‌行政责任‌:脱手驾驶可处200元罚款并记3分(依据道交法第90条)

‌民事责任‌:事故致损需全额赔偿(民法典第1165条)

‌刑事责任‌:造成重大事故或涉嫌危险驾驶罪(刑法第133条)

‌安全操作铁律‌

▶ 双手不得离开方向盘超过5秒

▶ 视线离开道路不得超过2秒

▶ 系统警报后须在3秒内接管

‌第一责任人原则‌

"驾驶员永远是车辆安全的最终防线"——交通运输部2025年安全警示通告特别强调:

即使系统正常运行,驾驶员仍需对以下事项负责:

▶ 路况判断准确性

▶ 接管及时性

▶ 应急操作适当性

五、特别提醒

‌车企义务‌

▶ 需在车辆启动时弹出安全提示

▶ 定期推送安全教育视频

‌消费者权利‌

▶ 可要求销售演示完整操作流程

▶ 发现虚假宣传可举报至国家相关部门

紧急处置

‌当系统失效时:

① 紧握方向盘

② 轻踩制动踏板

③ 开启双闪灯

④ 逐步靠边停车

【来源:中国汽车召回网】

【作者:汽车365】

THE END

欢迎商讯广告合作 寻求合作

0条评论

Copyright © 2017.company 中车云商(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1215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535

扫一下关注微信公众号

汽车投诉热线

010-65537365

8:30-16:30 (法定假日除外)

用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