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动汽车废旧电池立法迫在眉睫

汽车行业新闻

2011

02/14

汽车行业新闻

分享至

2011-02-14 09:39:09

-->

对电动汽车废旧电池立法迫在眉睫

    我国近期将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将加快增长。此外,今年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以大力扶持传统燃料的节能环保汽车、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支持研究开发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汽车为重要工作目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电动汽车产业化研发方向,总体目标是全面掌握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动汽车以及关键零部件工业体系,投放电动汽车充电站,满足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需求。

    目前,进入新能源汽车这个市场的主体越来越多,整个中国有大量的企业进入到新能源汽车的整个产业链中来,从上到下总动员犹如当年“大跃进”放卫星,从原材料到电池到整车的生产全都在开足马力生产,大多数都是上骗中央财政支持、下忽悠中国老百姓;左污染环境、右祸害子孙后代的不良奸商在作祟。与此同时,运营商的投入力度在迅速加大,如国家电网公司、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央企,在资本、技术、人才持续投入的情况下,这个市场的扩张,新能源汽车给中国带来了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的目标是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能够达到50万辆以上的电动汽车产销规模。

    但笔者关注到的是,这几年出台的一系列规划与政策,竟没有一项是加大加强预防电动汽车的废旧电池对环境污染的政策与法规。现在是只要是不择手段地搞到银子一夜暴富,哪管子孙后代死活的生存环境。电池的发明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电池与人类的生活如此的密切 ,但废电池到底有多大危害? 笔者认为一些魍魉奸商最清楚不过了。

    电池主要有一次性电池、二次电池和汽车电池。一次性电池包括纽扣电池、普通锌锰干电池和碱电池,一次性电池多含汞。二次电池主要指充电电池。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而汽车废电池中含有酸和重金属铅镉等。

    据科学家测定: 一颗纽扣电池产生的有害物质可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吞噬一平方米土地,并可造成永久性公害。我国是电池生产消费大国,每年使用电池约100万吨以上占世界总量的1/3左右。以全国13亿人口计算,假设每年每人用6节电池,那么这些电池可以污染约50000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中国全年径流总量的2倍多;也可使10000平方千米土地失去永久性利用价值,其危害之大令人触目惊心!

    汽车废弃电池中含有的酸和重金属铅、镉、汞等在自然界中的进入土壤或水源,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损伤人的肝和肾脏,重者造成骨质松软与骨骼变形。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无机汞可以转化成甲基汞,聚集在鱼类的身体里,人食用了这种鱼后,甲基汞会进入人的大脑细胞,使人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重者会发疯致死。著名的日本水俣病就是甲基汞所致。

    汞:具有致癌物。汞和汞化物都是有毒的,科学家发现,汞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此外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也有不良影响,儿童更易受害。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震惊世界的公害??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为了恢复水俣湾的生态环境,日本政府花了十几年时间,投入了近500亿日元,把水俣湾的含汞底泥深挖5米,才全部清除。同时,在水俣湾入口处设立了隔离网,将海湾内被污染的鱼统统捕获进行填埋。
 
    镉:在人体内极易引起慢性中毒,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主要病症是肺气肿、骨质软化、贫血,很可能使人体瘫痪。镉进入人体后最难排泄,它干扰肾功能、生殖功能。震惊世界的日本“痛痛痛”就是因镉污染而致。含镉的矿山废水污染了河水及河两岸的土壤、粮食、牧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慢慢积累,在肾脏和骨骼中。会取代骨中钙,使骨骼严重软化,骨头寸断;镉会引起胃脏功能失调,干扰人体和生物体内锌的酶系统,使锌镉比降低,而导致高血压症上升。镉毒性是潜在性的。即使饮用水中镉浓度低至0.1毫克/升,也能在人体(特别是妇女)组织中积聚,潜伏期可长达十至三十年,且早期不易觉察。资料表明,人体内镉的生物学半衰期为20~40年。镉对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毒害是多方面的,且治疗极为困难。因此,各国对工业排放“三废”中的镉都作了极严格的规定。由于镉化合物具有程度不同的毒性,用任何方法从废水中除镉,只能改变其存在任何方法从废水中除隔,只能改变其存在方式和转移其存在的位置,并不能消除其毒性。因此,镉废水的处理应尽量与回收利用结合。

    镍:具有致癌性对水生生物有明显危害镍盐能引起过敏性皮肤炎;

    铅:导致贫血神经功能失调肾损伤对儿童危害性更大。

    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是渐进的不是一下子就表现出来的所以说一切废旧电池是一颗颗隐形"炸弹”。如今电动汽车这类隐形"炸弹”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不是在减少而是在日益增多。中国汽车产业能否摆脱这样愚昧的生产方式,推行文明的生产方式?!

【来源:】

【作者:来源:网易博客 作者:杨再舜】

THE END

欢迎商讯广告合作 寻求合作

本网所发布的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中国汽车召回网的观点和立场。

0条评论

Copyright © 2017.company 中车云商(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1215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535

扫一下关注微信公众号

汽车投诉热线

010-65537365

8:30-16:30 (法定假日除外)

用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