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三包”再度“胎动” 业内担忧仍存

汽车行业新闻

2011

09/28

汽车行业新闻

分享至

2011-09-28 11:08:25

-->

汽车“三包”再度“胎动” 业内担忧仍存

    6年以来业内屡次传闻的汽车“三包”政策,近日终于亮出新动作。9月2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通知,就《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中国汽车销量排名世界第一之后,中国车市离世界汽车成熟市场的距离更近了一步,如何进一步维护汽车消费者的权益成为汽车业界甚为关注的问题,而《意见稿》填补了这部分空白。

    但是对于这一版本的《意见稿》能否最终走完立法程序并颁布实施,业内仍有不同意见。有人士认为,《意见稿》明确了消费者、制造商、销售商的义务和责任,如果正式颁布实施,将更大程度地维护汽车消费者权益;也有人士担心,《意见稿》会否重蹈《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的覆辙。这一草案在2004年12月30日亮相公开征求意见,其后虽然屡次传出各种消息,但一直未见明确下文。

    “汽车三包涉及汽车销售商、制造商、修理商,利益相关方几乎涵盖了整个产业链,要每个环节都做好实施新政的准备,似乎并不那么容易”,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汽车三包政策虽然“看上去很美”,但汽车业界是否真正打下了实施基础,做好了实施准备,仍然需要商榷。

明确问责是最大进步

    《意见稿》明确规定,汽车是可以退换货的商品,而买了汽车去退和换,这在之前是极难实现的。《意见稿》显示,家用汽车产品售出后30日之内,出现因产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车身开裂、制动系统失效、转向系统失效、燃油泄漏等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更换、修理。消费者要求退货的,销售商应当负责免费退货。制造商在三包凭证中明示的发动机、变速器的主要零部件发生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可以选更换总成。在整车三包有效期内,因产品质量问题修理时间累计不得超过35日;超过35日的,或者同一质量问题累计修理超过5次的,消费者可以凭三包凭证、修理记录、购车发票,由销售商负责更换同品牌同型号整车。

    《意见稿》特别提到,家用汽车产品三包问题发生争议的,销售商、修理商、制造商可以与消费者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消费者可以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诉,或者依法向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投诉。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理事长苏晖就此分析认为,《意见稿》比2004年公示的《草案》进步最为明显的一点是,《意见稿》明确了如果发生有关“三包”问题的争议,消费者可以向各地方质监部门来申诉,明确了受理责任。

    但苏晖也提到,在消费者与相关利益方产生责任争议时,《意见稿》没有明确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当由哪一方来承担,执行起来或会出现“扯皮”现象,因此有待立法部门对相关条款进行进一步、有可操作性的细化工作。

企业未觉“紧箍咒”

    对于消费者而言,汽车“三包”政策显然是个利好消息,而对于汽车生产企业而言,这一政策或将促使企业售后服务体系重新建制。记者了解到,对于《意见稿》,汽车生产企业并未感觉“风声鹤唳”,相应准备早已做好。如《意见稿》规定,家用汽车产品的三包有效期自销售商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计算,三包有效期包括整车三包有效期,主要总成和系统质量担保期,损耗件和其他零部件的质量担保期。整车三包有效期应不低于2年或者4万公里,以先达到者为准。主要总成和系统的质量担保期应不低于3年或者6万公里,以先达到者为准。
 
    记者走访多家4S店了解到,上述规定的质保期限,对于大多数车企都不是问题,由于眼下车市竞争激烈,售后服务成为各家车企比拼的新“蓝海”,有的车企将提升售后服务水平作为车市竞争中新的杀手锏,主动延长质保期。如北京现代为了力推第八代索纳塔,特执行 “5年/10万公里整车保修”政策;而一般企业执行质保期已经是2?3年,4万?6万公里,《意见稿》的质保期限对于企业来说,并不算得上一道门槛。

    也有业内人士称,汽车“三包”政策之所以长期以来很难推进,是因为其作为私人消费的大件商品,价格高却贬值快,同时汽车是构成极其复杂的产品,每辆汽车有多达上万种零部件,供应商庞杂,一旦出现问题,如何界定并明确责任,是个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

    业内人士称,与欧美国家相关法规相比,中国的汽车“三包”政策由于充分征求了生产企业的意见,对企业的要求相对宽松。《意见稿》没有规定企业“不能判明原因的故障必须先免费修理好”,也没有规定“质量检验或鉴定的费用生产企业先垫付”,退货、换车标准也比较宽松。

    对于为何“宽以待己”,有知情人士称,这一制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现状,是符合产业实际的。他认为,中国不可能直接参照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标准来执行“三包”。不论是市场消费环境的成熟程度,还是一些车企的质量控制能力以及售后服务水平,都决定了中国执行“三包”政策不可能直接照搬外国经验。

    《意见稿》何时走完立法程序正式出台,目前尚无确切时间表。但多位人士呼吁,中国的汽车产业已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过渡期,如何从立法角度促进汽车市场的良性竞争,保护车主权益,是当务之急。对于汽车“三包”政策,最重要的是如何尽快促成政策出台,细则则可在执行中逐步完善。

【来源:】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杜悦?】

THE END

欢迎商讯广告合作 寻求合作

本网所发布的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中国汽车召回网的观点和立场。

0条评论

Copyright © 2017.company 中车云商(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1215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535

扫一下关注微信公众号

汽车投诉热线

010-65537365

8:30-16:30 (法定假日除外)

用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