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引领新时代 ——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所长 冯屹

深度分析

2019

11/13

深度分析

分享至

2019-11-13 16:26:55

-->

标准引领新时代 ——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所长 冯屹

    标准引领产业进步。

    1951年,上海华东汽车配件厂主持制定并执行汽车配件统一技术标准和检验规范,这是中国汽车标准化工作的开端。

    1988年,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汽标委”)正式成立,自此汽车标准的制修订和审查管理工作改为由技术专家组成的汽车标准化委员会负责。

    2018年,由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共同牵头制定的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EVS-GTR)经《1998年协定书》缔约方投票表决,获得全票通过。我国在国际汽车技术法规的制修订工作中的角色,开始从“跟随者”向“主导者”转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中国标准化全面提升的70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70年,以标准支撑和引领,为中国汽车质量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本期人物特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汽标委副秘书长冯屹,从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及制定等多方面介绍中国汽车标准化的主要思路、做法、成效,以及未来的方向。

    70年回眸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标准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1988年,汽标委正式成立,一路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

    “70年来,汽车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偏到全的大发展,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谈起中国汽车标准化工作,冯屹娓娓道来。

    从数量上看,我国汽车标准制修订成果丰硕。为了提升汽车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促进汽车工业全面协调发展,我国汽车行业强制性和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持续制定、补充和完善。截至目前,我国制定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12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387项,行业标准807项,并建立了一套覆盖汽车安全、环保、节能等多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

    从质量上看,我国汽车标准在制定过程、社会关注度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飞跃式发展。三十年前的制定标准实际上是转化标准,将国际标准、ECE法规翻译过来,整理通顺变成中国的标准;现在做标准是立足于国际协调,着眼于中国实际交通、环境、事故、产业情况,自主研发更加合理科学的标准。

    与此同时,国家社会整体对标准重要性的宣传,以及由于汽车行业市场竞争加剧,汽车行业及社会对标准的认识程度有了很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主动反馈标准中的问题、主动参与标准的研究工作,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就开始进行产品应对,标准发布后能够很好地贯彻执行。

    标准的制定与不断完善为中国汽车工业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支撑。7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如今,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整车研发能力明显增强,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中国品牌迅速成长,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国际化发展能力逐步提升。2018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销分别为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汽车销量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

    眼观当下

    近年来,全球汽车市场不断变化,汽车企业不断加大投资与研发以开发新车型,布局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汽车行业通用化、电动化、模块化、智能化、轻量化、环保化各项技术发展迅速。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

    产业欲动 标准先行

    据冯屹介绍,为了应对全球汽车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巨大挑战,汽车标准化工作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继续推进《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持续深入开展各项工作。

    首先,加强汽车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引领汽车行业转型升级。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汽标委组织行业力量完成《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化体系战略研究》汽车行业子报告初稿,为《中国标准2035》提供技术支撑;持续更新《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对标准项目查漏补缺,指明未来工作重点和方向;参与《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内容起草,有效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进度;受工信部委托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报告》研究,系统梳理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现状,汇总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制定现状,最终形成标准体系内容;编制年度的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明确当年的重点领域标准工作,为行业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指导。

    其次,重点领域技术标准加大研究力度。汽车节能领域,全面推进传统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节能标准制修订,构建传统及新能源汽车并重的综合节能标准评价体系,全面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今年7月1日,GB 30510-2018《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正式实施,重型商用车节能新目标实现。全球首个针对新能源汽车能耗的GB/T 36980-2018《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标准制定完成,逐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新能源汽车节能标准体系。

    新能源汽车领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现行有效的电动汽车标准87项,涵盖电动汽车整车、关键系统及部件、接口类等。针对电动汽车安全起草了新能源领域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完成,即将发布,逐步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强制性和推荐性国家标准相协调的体系框架。

    车辆安全领域,在商用车、乘用车、客车、专用车辆整车及特定安全等方面全面升级和完善汽车安全强制性法规,快速提高标准要求,促进车辆先进安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乘用车安全领域,车辆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偏置碰撞、正面以及侧面柱碰撞等各种形式的碰撞,安全气囊系统及部件、儿童约束系统及部件、行人保护、碰撞预防安全、碰撞防护标准等全面构成乘用车安全防护标准体系。

    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提出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标准制定路线图》,以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制动、转向先进控制技术等汽车主动安全相关为重点,开展先进驾驶辅助及自动驾驶领域的标准研究。开展了包括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自动驾驶、信息安全及网联功能与应用等领域共30余项标准的制定与预研工作。组建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法规专家咨询组,由来自联合国WP29、ISO、SAE等国际组织、相关机构以及欧、美、日等相关政府部门、骨干企业的权威技术专家、知名学者或官员组成,为中国标准制定以及国际协调出谋划策,提供技术支持。

    走出去 与世界接轨

    与此同时,积极参与标准国际化工作,为中国汽车产品走出去提供了通行证。

    冯屹表示,汽标委全力支撑主管部门参与UN/WP.29(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ISO、IEC等国际汽车标注法规制修订与协调工作,并实现了由跟踪参与到深入参与、甚至牵头主导的历史型转变。

    一方面,积极采用、转化适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国际标准法规,努力加大采用、转化国际标准法规力度。另一方面,2017年中国成为ISO/TC 22战略咨询组(SAG 22)成员,2019年成功当选WP.29自动驾驶车辆工作组(GRVA)副主席,进入WP.29/AC.2 (管理委员会),中国首次参与到国际汽车标准法规体系规划等相关战略决策工作,极大提升了中国汽车标准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同时,在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活动中,成功当选自动驾驶功能要求(FRAV)、多工况噪声法规(ASEP)、EVS(电动汽车安全)、电动车辆环境车辆(EVE)、氢燃料电池汽车(HFCV)等非正式工作组主席国或副主席国,深入参与并牵头主导相关领域国际标准法规制修订工作。

    2016年1月,中国的重型商用车试验方法修订提案,轻型客车、微型车限值提案被纳入UN R51-03法规,打破了德、日等国的技术垄断,为中国汽车产品“走出去”扫清了噪声法规技术壁垒。2018年3月,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GTR NO.20)经《1998年协定书》缔约方投票表决,获得全票通过,成为中国首次以牵头国身份完成的全球技术法规。

    筑梦未来

    10月14日,是第50个世界标准日。

    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已经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将实现重大突破,节能环保水平将取得较大提升,智能汽车将成为战略方向,共享出行将成为新形态。

    “新时期,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统筹兼顾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高端消费、区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创新发展等各方面对标准化的需求,来构建新时期的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体系。”冯屹强调。

    针对安全、节能、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的研究重点,冯屹一一做了梳理。

    安全

    降低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中人员伤亡,始终是汽车安全技术与标准发展的目标和努力方向。2019年,GB/T 37337-2019《汽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保护》、GB/T 37437-2019《正面安全气囊离位乘员保护技术要求》、GB/T 37474-2019《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误作用试验的方法和要求》等多项汽车安全国家标准发布和实施,《汽车右转弯提示音》,《汽车爆胎应急安全》等标准已基本制定完成,等待报批,将对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汽车安全性能起到积极作用。

    现阶段,由于新的道路发展形势以及新的车辆使用场景,行人及机动车的混合交通模式,给车辆安全的开发和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对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带来新的要求。行人保护技术、车辆低速碰撞完整性技术、车辆翻滚后乘员保护技术将是未来标准研究的重点。

    节能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文件提出的2020、2025年节能发展目标对节能标准的评价体系和技术指标进行了全面更新和加严。现阶段节能标准面临两大挑战。一方面,随着节能标准的逐步加严,现有节能技术已大部分得到应用,企业满足未来更严格标准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现有政策管理体系下,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燃油车节能产生冲击,多数企业选择大量生产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车降油耗措施。

    “从短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尚无法替代传统燃油车,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协同发展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应从政策、标准、管理制度等方面协同考虑,做好顶层设计、共同推进,促进汽车节能工作的开展。”冯屹建议,一是应考虑未来车型技术状态、道路交通、出行方式变化对标准测试方法、测试工况、测试条件产生的影响;二是随着电动汽车市场占比的增长,管理思路应逐步从鼓励、推广向规范、促进转变,适时推进电动汽车电耗限值、生命周期评价标准的实施。

    新能源

    安全性一直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关注点。随着车载动力蓄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性能衰减与材料老化、充电功率的增大,系统失效的风险会有进一步的提升。近两年,电动汽车起火事故频发给产业健康发展设置了阻碍。

    冯屹指出,安全标准仍然是未来的工作核心。此外,充电难也是新能源汽车应用的痛点,充电基础设施是发展和推广新能源的基础,充电便利性也深入影响着用户体验,乃至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与基础设施相关的标准是未来的重点方向,通过标准的引领,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同时,需要依据产业发展形势做好标准体系研究工作,充分利用好《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和“年度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等体系化工具,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

    智能网联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工作运行模式进入正常轨道,下一步在进一步深耕业务领域的同时,将探索新的工作模式,继续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重点标准制定和国际标准法规协调等方面构建深度与广度兼顾的业务体系,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开展工作:

    一是继续贯彻落实《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智能网联汽车部分,并根据产业发展和标准制定进度,动态完善标准体系;二是全面、系统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各细分技术领域,加快重点标准制修订,加强标准制定必须的预研和测试实验工作,做好标准的实施和情况跟踪;三是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履行相关国际标准法规组织的领导职责和参与义务,加强我国在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制定中起到的作用,继续做好与国际各相关汽车产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冯屹:新时期,汽车标准将为产品提供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对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有重大意义,将助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引领汽车产业不断进步。

【来源:产品安全与召回】

【作者:】

THE END

欢迎商讯广告合作 寻求合作

本网所发布的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中国汽车召回网的观点和立场。

0条评论

Copyright © 2017.company 中车云商(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1215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535

扫一下关注微信公众号

汽车投诉热线

010-65537365

8:30-16:30 (法定假日除外)

用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