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新闻
2015-12-28 14:34:46
汽车后市场波澜起伏
自2009年起,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汽车销量和保有量第一大国。2015年1~8月汽车产销量开始走低,虽然9月后有所回升,但是很明显,中国汽车行业盈利和行业竞争已经发生巨大转变,正在由整车销售向汽车后市场过渡。
一石激起千层浪。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 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打破了往昔平静的汽车后市场。各部委连出重拳来整治汽车后市场:发改委对奔驰、宝马、日产在内的多家车企先后因涉嫌垄断开出巨额罚单,交通部修订《机动车管理规定》,交通部联合七部委发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这些措施的出台,旨在破除汽车后市场壁垒,引入自由竞争,规范汽车后市场秩序,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指导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反垄断、维修信息公开、同质零部件、配件市场流通……这些成为2015年汽车后市场的热议关键词。与此同时,汽车后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监管手段——本来已经司空见惯的召回也因高田全球大规模的召回、大众尾气超标等事件的影响,而再次引起大众的关注。
从高田安全气囊全球召回的大规模扩大,到大众尾气排放指标超标,《大气污染防治法》将把环保指标纳入召回,再到汽车召回条例实施办法将零部件生产者纳入召回管理范畴,这一连串的事件把汽车召回推向新的高潮。
公开汽车维修技术信息是对汽车行业信息公开透明,建立公平消费环境,破除4S店技术垄断的有力措施。而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缺陷汽车召回管理制度,则是消除汽车安全隐患,保障行车安全的汽车后市场强有力的监管手段。
从2004年开始,整车的召回量在逐年增多,2013年、2014年更是连续两年突破了500万辆。2015年截至11月底,我国已开展200余次、550多万辆车的汽车召回,预计今年汽车召回数量和次数将双双刷新历年召回记录。
当然,看似不平静的汽车后市场存在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各家企业如何把握机遇,转变思路,开拓创新,迎接挑战,我们拭目以待。我们期望,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能够执行落实到位,实现法律法规出台的初衷;同时,也希望企业能够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和义务,共同建立公平、透明、开放、健康有序的汽车后市场环境。
【来源:《产品安全与召回》杂志】
【作者:】
0条评论